助一刀

助一刀,收集分享拼多多助力群和快速助力刷人的消息,与网友们一起更快助力达成任务提取任务现金。

这一次,是律师自己做了把当事人。

2021年3月,上海一位律师将拼多多告上法庭,引起了广泛关注。

起因是这位刘律师参加了拼多多的“砍价免费拿”活动。

活动规则相信大家都有所耳闻。简单来说就是拉好友点击链接,以达到帮砍价的效果,砍价到0元后就可以免费拿到砍价物品。

据活动页面显示,刘律师始终排在砍价进度第一名。但拉了多名亲友砍价后,进度条却依然显示差0.9%。

刘律师严重怀疑拼多多数据造假,便以使用虚假数据隐瞒规则已构成欺诈为由,起诉了拼多多。

近日,该案一审法院依法作出判决,判令拼多多赔偿刘律师损失400元。

1

拼多多是否构成欺诈

庭审中,刘律师主张拼多多向其推送的信息存在欺诈,导致其对“免费拿”的成功率产生错误认识,花费了9.9元购买了加速礼包。

法院调查后认为,该礼包使用效果与描述相符,且普通消费者不会将“加速砍”与“包砍成”划等号,原告刘律师也未能举证证明拼多多存在虚构奖品数量、虚假抽奖等欺诈行为。

因此,法院没有支持刘律师要求的9.9元赔偿和500元惩罚性赔偿。

2

拼多多是否侵害

消费者知情权

据刘律师披露,拼多多在庭上发表辩论意见称,“因页面显示百分比位数有限,所以他们把一个至少小数点后有6位数以上的百分比,省略显示为0.9%”。

对此,法院认为拼多多对于砍价进度信息的披露方式不符合法定要求,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,应当承担相应赔偿责任。

最终,法院酌定拼多多向刘律师赔偿损失400元。

3

消费者维权难

值得注意的是,本案刘律师诉讼请求中还有两项,即要求拼多多公开活动规则和活动商品寄送记录。

这两项请求并没有得到法院的支持。

时至今日,该类砍价活动依然活跃在拼多多上,规则依然十分模糊。

相信苦拼多多久矣的人不在少数,其他被套路过的消费者为何不去维权?

其中原因多种多样,最主要的就是维权成本所限。

诉讼维权必然要考虑成本,花费金钱成本不说,更要牵扯时间和精力。对比寥寥的赔偿,显然并不划算。

可以说,拼多多虽然败诉,但也并非完全意义上的败。

作为消费者,我们更应该做的是擦亮自己的双眼,不给奸商们可乘之机。

4

槐城律师建议

针对消费者权益保护相关问题,结合案例和实践经验,槐城律师提出以下三点建议供大家参考:

一、消费者有权依据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》第八条的规定,根据商品或者服务的不同情况,要求经营者提供商品的价格、产地、生产者、用途、性能、规格、等级、主要成份、生产日期、有效期限、检验合格证明、使用方法说明书、售后服务,或者服务的内容、规格、费用等有关情况。

二、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时,可以拨打12315投诉电话,可以向经营者所涉及的行业主管机关投诉,涉及侵权的,可向法院提起诉讼。

三、身为经营者,应当将提供的商品和服务做到依法公开,尽到充分告知义务,避免侵权赔偿。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