助一刀

助一刀,收集分享拼多多助力群和快速助力刷人的消息,与网友们一起更快助力达成任务提取任务现金。

近日,许多人在发送拼多多链接,需要好友助力来提现金额,并且每位好友助力人数上限三位。

在我帮助三位好友助力完成后,好友说,你也发你的,我给你助力。

我说我不玩。

因为我对自己的影响力还是有点自知之明的。但是有些人却不然。

以下为我与一位普通朋友的对话。

”我还差1块钱就成功了,我的朋友们都帮我助力过了,还差一点点,帮帮我,让你朋友们帮我助力一下好不好,谢谢。”

”你这一块钱至少需要10位朋友才能助力完成。你发个朋友圈让人助力你,事成分每个人10块钱,肯定有人愿意帮你。”

”我的提现金额才50元,都不够分的。”

“所以呀,你不觉得人手不足的情况下根本就不必花这个心思在这里吗?别人同个人数的好友助力能得到200,你只能得到50。别人花点钱雇几个人为你助力还剩100多块,这买卖,怎么算都不划算。”

在我说完这段话后这位朋友就沉默了。

小小的助力活动,背后可能是对自己人脉资源的反思。我不反对好友参加这个活动。事实上有许多有影响力的朋友确实通过这个活动成功提现了。但是没有同等影响力的好友要参加这个活动还得三思。三思你的朋友圈,是否足够能撬动你的“地球”——这“地球”,就是你所想要成的事。

而杨度,被称为民国第一人脉奇人的他,在他的生平事迹中,可以给我们哪些启示呢?一起来看看,他是如何用他的朋友圈,撬动整个“地球”的。

01杨度与王闿运|超于常人的师生关系

杨度(1875年1月10日-1931年9月17日),原名承瓒,字皙子;后改名度,别号虎公、虎禅,又号虎禅师、虎头陀、释虎。清末反对礼教派的主要人物之一。湖南省湘潭县姜畲石塘村人。

光绪二十年、二十一年,甲午科、乙未科会试均落第。还乡,师从衡阳东洲、船山书院一代名儒王闿运。

(杨度)

光绪二十一年(1895年),杨度二十一岁时,王闿运亲自到杨家招其为学生。师生关系之亲密,杨度深受王闿运喜爱,并可以随便开玩笑。王闿运在《湘绮楼日记》中常称杨度为“杨贤子”。

杨度能将与尊师的关系交往成亲密、可以随便开玩笑的地步。试问有几个人能做到。孔子曰:“君子敬而无失,与人恭而有礼,四海之内皆兄弟也。”

翻译成如今的话就是“君子只要对待所做的事情严肃认真,不出差错,对人恭敬而合乎于礼的规定,那么,天下人就都是自己的兄弟了。”

孔子说的这样的情谊,大概在杨度这里,早已不在话下,甚至达到了超越的境界。一般人能做到被尊师欣赏、提拔、赞美已是很荣幸的事情,而能做到与尊师以礼相待同时又到随便开玩笑的地步。不可不谓杨度人际交往之高超。

(左杨度、右王闿运)

02 杨度与梁启超|有共同价值观才能结天下之好

光绪二十九年(1903年)秋,杨度与梁启超在横滨相遇。10月,感于“国事伤心不可知”,和梁启超《少年中国说》,作《湖南少年歌》,发表于梁启超《新民丛报》,其中有“若道中华国果亡,除非湖南人尽死。尽掷头颅不足痛,丝毫权利人休取!”句(《湖南少年歌》全文)。此时杨梁“二人相与,天下之至好也。”

杨度与梁启超的“二人相与,天下之至好也。”不禁令人深思。为何梁启超不与其他人结天下之好,偏偏与杨度?

这不得不追根溯源了。

光绪二十年、二十一年,甲午科、乙未科会试均落第。而在会试期间恰逢公车上书,杨度亦附和,并认识了梁启超、袁世凯、徐世昌等。原来,早在9年前,杨度已与梁启超相识。9年后的这场横滨相遇,不过是两位有共同民族情怀的人,一场惺惺相惜的注定罢了。

左杨度 、右梁启超

从杨梁二人的交往看来,有共同的价值观,是构成强联系的重要因素。强联系与弱联系的区别在于,前者经过交往,达到了共鸣,后者更类似于萍水相逢和点头之交。

所以在开头拼多多的事例中,我与普通朋友交往甚浅,她一上来就需要我动用我的人脉来帮她达成她的目的,未免太过于唐突。

而与我达到强联系的好友,我会愿意为了她下载一个拼多多。不得不承认,想要人家帮助你,得看你是不是值得。像杨梁二人的天下之交,就算是上刀山下火海,也在所不辞的吧。

03 杨度与孙中山|赠人玫瑰手有余香,才有更大的朋友圈

杨度与孙中山的人际交往事迹极为精彩。

杨度在东京和孙中山就中国革命问题辩论数次,“聚议三日夜不歇,满汉中外,靡不备论;革保利弊,畅言无隐。”

在革命思想上,杨度不赞成孙中山的革命思想,但是并不因为这样两人分道扬镳,反而介绍了黄兴给孙中山,使之二人合作。赠人玫瑰,手有余香的道理,一个善于管理朋友圈的人都应该懂得。

(孙中山)

民国十一年(1922年),陈炯明叛乱,他受孙中山委托,作为中山特使,通过夏寿田游说曹锟(夏寿田此时是曹的秘书),制止吴佩孚援陈,帮助孙中山度过政治危机。孙中山说:“杨度可人,能履行政治家诺言”(指东京时言)。

民国十一年(1922年)杨度在上海加入中国国民党。孙中山特电告全党,称杨度“此次来归,志坚金石,幸勿以往见疑”。

孙中山所说的这两句话,说明了与杨度你来我往的慷慨相助中,建立了非同一般的革命友谊。所以人脉其实是从无到有的过程,基于互惠互利的关系,会将人脉资源一步步扩大。甚至在后来,杨度通过孙中山认识了李大钊。也正说明了这一点。人脉并不是单一两个人的联系,它可以通过再次地联系,与更多人产生交互,形成更大的朋友圈。

04 杨度与袁世凯|借力朋友圈人脉,感恩器重

到与袁世凯密切交往的时候,杨度的朋友圈已经发展相当成熟了。

光绪三十四年(1908年)春,袁世凯、张之洞联合保荐杨度,说他“精通宪法,才堪大用”,进京出任宪政编查馆提调,候补四品(他仅有举人功名)。袁世凯安排他在颐和园向皇族亲贵演说立宪精义,极力主张开设民选议院。清政府关于“立宪”的文件多出于杨度之手。

此时朝廷要搞“法治”了,号召王公大臣都要“学法”,于是,杨度被委任为高级“讲师”,得以出入颐和园,为这些王公大臣们“恶补”法律常识,并开设了宪法讲座。

(袁世凯)

而杨度也担当得起袁世凯如此的器重,以更为壮烈的行为来”感恩”袁世凯为他所做的一切。并且他的感恩,一半是借力于朋友圈的人脉。

宣统三年(1911年),清廷成立的“皇族内阁”中,杨度是统计局局长。杨度和袁世凯私交颇深,关系非同一般,又怀有知遇之感。他认定袁世凯就是他要找的“非常之人”,而他就是帝师。当摄政王载沣要杀袁世凯时,杨度竟敢拒不草诏,冒死论救。

宣统三年(1911年)任袁世凯内阁学部大臣。他感到袁内部受到排挤。由于他与孙中山、黄兴和袁世凯都有密切关系,因而与汪精卫一起发起“国事共济会”。

民国元年(1912年)秋,黄兴在北京极力邀请他加入国民党,他没有答应。后来胡瑛等又请他入党,他提出除非国民党放弃政党内阁的主张,他才可以考虑。他还请他的老师出山,王闿运曾任国史馆馆长。

革命之事尚且有众多好友借力,若让杨度穿越来参加如今的拼多多活动,杨度绝对是借力榜单第一名。

05 能够撬动整个地球的朋友圈|建立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之上

上文中所提尊师、孙中山、袁世凯、张之洞、黄兴、胡瑛、……无一不为杨度背书,为其仕途鼎力相助。

除了以上所提及人物,在杨度朋友圈中,为其背书的好友仍然不胜枚举。

杨度在山东张宗昌那里策应北伐时,张宗昌对杨度言听计从,只有杨度曾为新闻记者林白水求情时,张宗昌才答应。

光绪三十三年(1907年),杨度在东京创立《中国新报》月刊,任总编撰,同年,梁焕奎、范旭东筹备湖南宪政公会,有意拥杨度为会长。

民国十八年(1929年)秋,在白色恐怖之时,杨度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,由潘汉年介绍,伍豪(周恩来)批准,秘密入党,与周恩来单线联系。

这样的朋友圈,这样的影响力,羡煞我也。但是反思一想,杨度在接受别人的相助时,也是全心全意为别人尽己所之力地帮助。也就是说,能够撬动整个地球的朋友圈,必然是建立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之上的。

若要让人帮助你,拿出你的价值。可能很多人觉得这么说太过于功利性,但是现实就是如此。

若非亲朋好友,帮助你是大发善心,不帮助你才是理所当然的。一来你并不是生病需要同情,二来你只是单方面的寻求帮助。只有有价值的人,才值得被帮助。

体现你的价值的方式有很多,感恩就是其中一种。就如开头拼多多的例子中,我建议那位普通朋友事成之后与助力的好友一起分成,这其实是皆大欢喜的事情。既显现了善于感恩,又增进了人际关系。何乐而不为?弱联系人单方面的寻求助力,本身就应该提供给别人一个帮助你的理由。又想自己占尽优势,又想得到免费助力,社会会告诉你,这不可能。

杨度也会告诉你,免费助力,不存在的。他从来都是主动提供价值,甘愿付出,才有了令人惊叹的朋友圈和无数人脉背书。直到今日还有民国第一人脉奇人的称号。

给杨度一个朋友圈,他能撬动整个地球。给你,你呢?用心建立一个朋友圈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,其次是现在。加油吧。

作者:子丘了丘。一个认真探寻自我的小仙女。坚信:你可以成为你想成为的那个人。

发表评论